近年来,南昌高新区检察院为使公益诉讼工作稳妥有效推进,建立三项机制深挖公益诉讼线索。今年以来,该院摸排公益诉讼线索30件,向行政机关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5份,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2件。
完善内部案件线索移送、发现机制。民行部门主动加强与刑检部门、案管部门的沟通和配合,积极排查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非法采砂、违法建设、征地拆迁、房地产开发、工程项目建设等领域可能涉及黑恶势力违法犯罪造成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案件线索,建立涉黑涉恶案件线索和公益诉讼案件线索的双向移送机制,对于在办理公益诉讼案件中发现的隐藏深处黑恶势力及“保护伞”线索及时移送;对于本院所办理的涉黑涉恶案件中发现公益诉讼案件线索,积极争取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及时有效调查取证。如该院在受理一起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刑事案件中,民行部门在获知情况后立即与刑检部门对接,在提起公诉时依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诉请法院判令被告人黄某某承担销售金额十倍的惩罚性赔偿,获得判决支持。
建立外部案件线索沟通协作机制。坚持双赢多赢共赢的监督理念,主动加强与行政机关的沟通协调,构建线索双向移送、调查和结果反馈机制,强化在信息共享、技术咨询等方面的协作,促进行政监管、行政执法与公益诉讼工作的协同。依托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将辖区内行政机关面临的执法人员严重不足、执法程序繁琐等问题向市级行政机关反映,建议对辖区内行政机关建立考核奖惩制度,扭转行政执法机关对检察公益诉讼的“偏见”。建立行政执法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行政执法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有效衔接,形成工作合力。
建立健全群众举报案件线索机制。通过设立网上举报专区、12309举报热线、微信公众号留言板等移动实时在线举报工具,增强群众的举报意识,鼓励和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充分利用微信、微博、客户端等自媒体,采用短视频、案例通报、动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宣传该院公益诉讼职能。设立检察公益诉讼观察员制度,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人及热心公益的群众中选聘公益诉讼观察员,拓宽公益诉讼线索来源,扩大公益诉讼的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