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基层院:   东湖区    西湖区    青云谱区    青山湖区    红谷滩区    南昌经开区    南昌高新区    南昌县    新建区    进贤县    安义县

当前位置:首页>>检察文化>>检察文苑
铭记使命承辛亥之志,砥砺奋进赴检察新程
时间:2025-10-11  作者:红谷滩区人民检察院 张思琪  新闻来源:南昌市人民检察院  【字号: | |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即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提出指导民主革命的政治纲领,“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为辛亥革命的酝酿和发动作了相当充分的准备,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天下为公”的理想与信念。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中写道,“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今年是孙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让我们走近这段历史,缅怀先烈、祭奠英魂,感悟“献其身于国而不私”的爱国精神,汲取自强不息的奋进力量。

1911年清廷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后,湘、鄂、粤、川等省爆发保路运动。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爆发,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此后两个月内,十四省成功脱离清政府的统治、宣布独立。12月29日,十七省代表在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次月1日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剧变,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它带来了民主意识的高涨和思想的解放,南京临时参议院所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更是开宗明义写明“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由于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人民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捍卫民主共和制度,孙中山领导开展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但均以失败告终,艰辛的革命历程使孙中山逐渐认识到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孙中山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这与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内在契合。马克思主义民主观认为,民主首先表现为国家形态和基本制度,其本质是人民自主。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指出,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形态和基本制度,其本质特征就在于人民是国家的主体,必须使国家制度的实际体现者——人民成为国家制度的至高原则。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虽在理论上、纲领上仍未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但具有更强的反帝反封建性,极大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历史虽远,精神永存。“振兴中华”的呐喊犹在耳畔,孙中山的“天下为公”思想,承继儒家“天下大同”理念,为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光辉榜样。

这份厚重的精神遗产,也是检察工作的价值坐标与力量源泉。“公”心是检察工作的根基,也是赢得人民信任的前提。检察所捍卫的,不是某一人、某一方的利益,而是法律所承载的普遍正义与人民整体福祉。“民权”叩击着检察工作的核心,只有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权利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辛亥革命的精神火炬,已传递到我们手里。检察工作者需赓续辛亥革命者矢志不渝振兴中华的崇高精神,铁肩担正义、履职怀“公”心、倾心护“民权”,在党的领导下,立足检察职能,把对祖国的无限热爱转化为工作创新的巨大动力,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将理论与经验转化为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生动实践,方能为法治建设贡献无愧于历史与时代的检察力量。


阳光检务
阳光检务-检察职权
阳光检务-办事指南
阳光检务-办案流程
新闻发布会
检察公开听证
案件公开
检察公告
·南昌市人民检察院2024年...
·江西省南昌市人民检察院...
·江西省南昌市人民检察院...
·江西省南昌市人民检察院...
·南昌市检察机关2025年第...
当前位置: 首页>>检察文化>>检察文苑

铭记使命承辛亥之志,砥砺奋进赴检察新程

时间:2025-10-11  作者:红谷滩区人民检察院 张思琪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即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提出指导民主革命的政治纲领,“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为辛亥革命的酝酿和发动作了相当充分的准备,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天下为公”的理想与信念。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中写道,“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今年是孙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让我们走近这段历史,缅怀先烈、祭奠英魂,感悟“献其身于国而不私”的爱国精神,汲取自强不息的奋进力量。

1911年清廷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后,湘、鄂、粤、川等省爆发保路运动。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爆发,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此后两个月内,十四省成功脱离清政府的统治、宣布独立。12月29日,十七省代表在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次月1日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剧变,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它带来了民主意识的高涨和思想的解放,南京临时参议院所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更是开宗明义写明“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由于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人民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捍卫民主共和制度,孙中山领导开展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但均以失败告终,艰辛的革命历程使孙中山逐渐认识到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孙中山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这与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内在契合。马克思主义民主观认为,民主首先表现为国家形态和基本制度,其本质是人民自主。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指出,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形态和基本制度,其本质特征就在于人民是国家的主体,必须使国家制度的实际体现者——人民成为国家制度的至高原则。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虽在理论上、纲领上仍未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但具有更强的反帝反封建性,极大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历史虽远,精神永存。“振兴中华”的呐喊犹在耳畔,孙中山的“天下为公”思想,承继儒家“天下大同”理念,为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光辉榜样。

这份厚重的精神遗产,也是检察工作的价值坐标与力量源泉。“公”心是检察工作的根基,也是赢得人民信任的前提。检察所捍卫的,不是某一人、某一方的利益,而是法律所承载的普遍正义与人民整体福祉。“民权”叩击着检察工作的核心,只有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权利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辛亥革命的精神火炬,已传递到我们手里。检察工作者需赓续辛亥革命者矢志不渝振兴中华的崇高精神,铁肩担正义、履职怀“公”心、倾心护“民权”,在党的领导下,立足检察职能,把对祖国的无限热爱转化为工作创新的巨大动力,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将理论与经验转化为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生动实践,方能为法治建设贡献无愧于历史与时代的检察力量。


   
主办单位:南昌市人民检察院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庐山南大道426号南昌市人民检察院
技术支持:正义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
 
本网站已支持IPv6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