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进入新时代,传统刑事犯罪日趋网络化、信息化,各类新型网络犯罪层出不穷。2021年以来,红谷滩区检察院受理审查起诉电信诈骗,帮信,网络赌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他涉网犯罪223人,占全院审查起诉总人数的22.6%。为此,该院紧跟形势发展,成立了网络犯罪办案团队,持续加大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的查办力度,重点打造网络犯罪检察品牌。
准确把握政策,妥善办理各类网络犯罪。积极参与“断卡”行动。2021年以来,共起诉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30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115人。对在校学生等特殊涉案群体以教育、挽救、惩戒、警示为主,在充分了解其学习情况、在校表现等情况下,对参与时间较短、主观犯意较轻、认罪认罚确有悔改表现的16名涉案学生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积极探索新型犯罪案件办理,主动提前介入,着力解决取证难题,引导公安机关顺畅高效侦办了利用“外挂”程序干扰医院计算机系统、架设虚拟拨号设备为境外诈骗团伙提供非法服务、境内犯罪团伙诈骗境外人员等一批新型案件。
加强团队建设,提升司法办案能力水平。抽调3名检察官和2名检察官助理组建网络犯罪办案团队,充实办案力量。积极开展检警同堂培训及检察办案、技术人才同堂培训,重点解决网络黑灰产、电信诈骗、电子数据固定等方面遇到的难点问题,着力培养“法律+技术”精通的复合型、实战型人才。结合网络犯罪的特点,制定红谷滩区检察院《办理常见网络犯罪案件证据指引》《办理常见网络犯罪案件不捕不诉工作指引》,及时更新干警办案理念和知识储备,统一类案适用标准。
强化外部协作,形成打击网络犯罪强大合力。加强与公安、法院协作,针对办案中的疑难共性问题及认识分歧,及时进行会商,统一执法理念、尺度和标准。针对侦查机关获取“电子数据”类证据存在合法性、规范性不足的问题,及时发出检察建议,提出改进措施,推动侦查机关取证质量进一步提升。联合中国政法大学,就司法办案中遇到的“非法获取虚拟货币犯罪问题”向最高检申报研究课题,借助“外脑”提升理论素养,更好指导司法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