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南昌市检察院积极顺应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大潮,按照最高检、省检察院工作部署,把数字检察战略作为提升检察工作现代化水平、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全力推进数字检察工作,以“数字革命”赋能新时代法律监督。
注重“统”,上下“一盘棋”,形成工作合力
将数字检察定位为“一把手”工程,成立数字检察工作领导小组,由检察长任组长,抽调“四大检察”、案管等业务部门骨干和信息技术岗全体人员组建数字检察专班,具体负责数字检察工作。同时,指导各基层检察院参照市检察院模式加强组织领导,陆续组建数字检察工作专班。坚持高位推动、高标准筹划,由市检察院检察长带队,部分基层检察院检察长参加,组织两批次干警赴浙江省杭州、绍兴、湖州等地学习考察数字检察工作,召集全市两级检察院干警与绍兴柯桥区检察院数字检察团队开展在线“头脑风暴”,学习先进经验、拓宽思维眼界。坚持全市检察机关“一盘棋”,市检察院工作专班牵头揽总,统筹部署两级院法律监督模型研发和应用,避免多头研发、各自为政,对重点模型安排检察信息技术人员专人跟进,有效汇聚数字检察力量。
着力“破”,畅通“数据源”,夯实基础支撑
积极打破数据“烟囱”,打通信息“孤岛”,夯实数字检察基石。一方面,注重强化沟通,联通外部数据,与市大数据局建立沟通协作机制,多次与市公安、人社、交通、税务、水力、12345热线中心等单位座谈交流,在数据共享、技术支持、模型建设等方面加强配合。另一方面,注重眼睛向内,盘活内部数据,借助全国检察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定向按需提取业务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研判,盘活自有数据资源。
着眼“精”,立足“小切口”,构建监督模型
紧紧把握“个案办理-类案监督-系统治理”的数字检察发展路径,坚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以“小切口”挖掘数字检察“大潜力”。目前,全市两级检察院探索提出监督模型方向76个,已建成模型40个,全部呈现小而精的特点。比如,针对房产交易中,个别中介为非法获利泄露客户信息的线索,构建房产交易客户信息泄露溯源法律监督模型,打击整治房产中介公司及人员违法行为,维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针对发现的骗领南昌社保“人才补贴”线索,以及可能存在的黑色产业链问题,构建非法骗领社保“人才补贴”类案法律监督模型,运用大数据排查可疑线索,堵塞监管漏洞;针对个别洗车场所非法偷采地下水线索,构建盗采地下水类案监督模型,运用大数据排查异常用水企业,及时发现制止盗采地下水问题。
重在“用”,大力“普推广”,扩大具体成效
牢固树立可复制、可推广理念,坚持研发和应用一体推进,推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应用由“盆景”向“风景”转变。建立全市检察机关重点法律监督模型培育库,对首期入库的10个模型,由市检察院数字检察专班和专业团队深度打磨后在全市推广应用,并对上级院下发的模型积极进行“本土化”应用,充分释放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效能。比如,利用市检察院构建的客运交通安全领域非法经营类案监督模型,共排查出575名不符合从业资格要求的网约车和传统出租车驾驶员,发现47家可疑客运企业。经过全市两级检察院实地调查后确定33家企业存在安全生产隐患,现已立案12件,并积极推动全市公路客运行业开展系统治理。根据省检察院下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及建后管护领域类案监督模型,因地制宜在全市推广应用,已发现疑似问题线索22条、提出检察建议3份,有力强化法律监督。